返回 后记(六)永昌承平  家兄朱由校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笔趣屋书友公告:因不可抗拒原因网站域名5atxt.com被污染,请大家尽快收藏新域名jieshengit.com保存,以免造成无法访问走丢!!!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后记(六)永昌承平[2/3页]

  分行不能超过三百万两,支行不能超过一百万两。

  超过这个数额,那就需要上奏驻总行的金融监察局,由金融监察局上奏内阁和六部,最后由皇帝定夺。

  以大明现在的信息传输情况,大概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才能将这封信送到麓川的西海港,随后通过西海港的电报提前通知北京。

  这一来一回,最快也得六个半月。

  为了应对全面战争,路易十四再征军队十万,全国军队达到了三十万之巨,与国家人人口的比例达到了1:75。

  也就在法国在扩军的时候,毫不知情的大明此刻正在撮合军备院与齐国科学院在北京城学术交流的事情。

  这场交流从三月开始,预计到九月结束。

  这六个月的交流对两国的自然科学和技术进步很大,同时有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也被一些学士提出。

  六月二十七,当分行长韩绍的手书被送到北京城之后,永昌皇帝批准了法国的贷款,自己则是专心参加这场两国学士交流的交流会。

  在这场交流中,永昌皇帝朱和垠任命太子朱怡铉为监国,自己则是沉浸交流会中。

  他亲眼看到了之前的显微镜被两国七百余名学士进一步改良,并见证了“复式接物镜”、“无色镜片”、“油浸装置”等发明的出现。

  这还只是朱和垠感兴趣的一面,在他不感兴趣的其它地方,各种学术碰撞产生的发明不计其数。

  化学方面,原子论、元素周期率被学者提出,同时被提出的还有人工合成有机物。

  等时间来到十月,两国学士依依不舍的分别后,永昌皇帝又下令在瀛洲省灾后重建中,将北州府北州县北部的两万亩山地划给了军备院。

  之后,他要求工部在此地建造学术交流会馆,以此方便日后两国学士交流学术。

  同一时间,法国也收到了贷款批复的消息。

  拿到了一千万两贷款的路易十四十分大方,他将贷款尽数用于采购齐国的火药、燧发枪和火炮,以及粮食、糖类等各种物资。

  这样的做法让还在屯兵的反法联盟国忍不住了,于是同年十月十日,神圣罗马帝国正式出兵,与法国在边境线开始猛烈交火。

  同时,海上的英国和荷兰也没有闲着。

  十月二十三日,维哥湾海战爆发,英荷联合舰队在西班牙维哥湾击败法西联合舰队,法西舰队的所有船只被烧毁或被捕获,约两千海军士兵死亡。

  腊月十二日,从巴黎大学留学归来的沙俄彼得一世在圣彼得堡出版了《新闻报》,这是沙俄第一份正式印刷的报纸。

  它报道国内外的重大政治事件和军事消息,也刊登国内经济建设的消息,如各地手工业工场的建设、金属矿藏的发现等等。

  除了报纸,他带回来的还有欧洲最近的战术和训练方式。

  他国内的三万哥萨克骑兵,六万射击军团进行整训,同时对内扩军三万。

  腊月三十日,奥克斯塔特战役爆发,六万法军与神圣罗马帝国的七万德意志联军在此地用炮火来为世界庆祝永昌十四年的到来。

  相比较欧洲打成一锅粥,大明和齐国的科学却在交流会后进步相当之大。

  大明军备院于永昌十四年二月合成尿素,打破了有机物与无机物之间的界限。

  齐国也于同年三月提出了细胞学说、进化论和遗传定律的提出。

  根据这些定律和学说,许多学士在齐国和大明朝廷的资助下进行深一步研究。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提出“细胞病理学”的叶天士学士,他学说的基本原理包括:“细胞来自细胞;机体是细胞的总和;疾病可用细胞病理来说明等。”

  基于这些学说的原理,同年齐国与大明相继在医学院建立细菌学。

  五月,永王朱慈焴卒于永邑城王宫,享年八十岁。

  消息传回北京后,永昌皇帝为其谥号“昭”,谥为永昭王,永国世子朱和坪即位。

  六月初五,定王朱慈炅命世子朱和垒率四万大军进攻沙俄,同时蒙古顺宁王洪阔尔在北方屯兵三万,牵扯波罗的海附近的瑞典军队。

  六月初七,得知定国兴兵的彼得一世决定亲征。

  他率领圣彼得堡经过半年整训的九万射击军团向南方的瓦尔代城进发,同时在出征的路上为全军鼓舞士气。

  六月初九,朱和垒率领四万军队围困瓦尔代城,此时城中仅有五千守城民兵,不堪大用。

  朱和垒并没有着急攻城,而是以逸待劳的等待彼得一世率军抵达。

  得知定军的态度,彼得一世没有因为己方兵马数量是对方两倍而轻敌,反而是在瓦尔代城北部三十里外的一个村子进行休整。

  同时,彼得一世向瑞典本土送去求援信,希望国王阿尔文派出北方地区的两万军队支援。

  不过,彼得一世也很清楚,瑞典国王阿尔文十分惧怕定国之后的大明,因此他有很大概率不会出兵。

  因此,在短暂休整了五日后,彼得一世毅然决然带着九万射击军团抵达了战场。

  此时,四万定军以逸待劳等着他们,而定世子朱和垒则是对射击军团的新面貌感到了新奇,同时不免升起了一丝警惕。

  经过彼得一世的军事改革,此时的射击军团已经大大超越了以前。

  他们手持燧

后记(六)永昌承平[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