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53章 南下准备(四)经济概况  明变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笔趣屋书友公告:因不可抗拒原因网站域名5atxt.com被污染,请大家尽快收藏新域名jieshengit.com保存,以免造成无法访问走丢!!!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353章 南下准备(四)经济概况[3/3页]

  年差不多就能产出近五百万匹丝绸。

  而整个大明,估计在八百万匹以上。

  这一匹就算十两银子,整个丝织业也有着差不多八千万两的产值。

  其中还有上佳品质的,像是云锦之类的,价格更高。

  而这庞大的产业也催生出了极富有的个体。

  就像辑里丝作为胡丝当中的极品,就是南浔所产的。

  朱载壡在后世听到过一个故事,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说是那整个湖州城啊,就算加在一块,都比不上南浔的半个镇。

  并且那里还用动物的大小来进行划分商人们的家产。

  正所谓四象、八牯牛、七十二狗。

  哪怕是最低级的狗,想要入选啊,都是要求这家产有着三十万两。

  记住,这三十万两只是入门的门槛。

  至于那底层的大象,则是需要百万两白银以上才能称得上大象。

  这种传闻,朱载壡是相信的。

  因为各大织造局其实还会署理整个运河边上乃至长江边上的重要钞关。

  就像是苏州织造管辖的浒墅关,单单这一个钞关啊,每年能收上来十九万一千一百五十两银子啊。

  不过这笔银子主要是为了供养那帮子宗亲,也就是朱载壡的亲戚。

  这一点实在让朱载壡生气,真是一群又一群的蛀虫啊。

  另外,第二个产业便是棉布纺织业。

  这一行业,在朱元璋时期就已经很鼎盛了,发展到如今,已经到了顶峰时期。

  那松江,也就是后世的松江,便号称买不进尽松江布。

  单单他这个地方所生产的每半年就能达到三十万匹以上,这一部分都是供应官府的。

  因为两京户部每年都会在春夏时期各购买三十万匹蓝棉布。

  又比如在苏州,也就是张居正现在所待的地方,那里有一家汪益美号,单单这一家,在整个天下的销售量,能达到极为惊人的百万匹!!

  而且整个江南地区,有着大量的村子之所以后来演变成城镇,就是靠着纺织业。

  就比如那嘉兴府当中的王江泾镇,整个镇子,一万多户人家,有着差不多七千多户都是不务耕作,而是专门纺织!

  又像朱载壡之前所去过的孝陵卫,那里一带也有着民户专门就是织剪绒的。

  甚至于在北方也是纺织业极为发达的,当然还是集中在山西。

  果然,这山西在明朝真的是一块宝地啊,正所谓西北之机,潞最工。

  整个北方能拿出手的就是潞绸。

  在当时就有着南淞江,北潞安,以衣天下的传言。

  这一棉布产业,朱载壡估摸着,也能达到整个丝织业的产值。

  这第三个产业,那就是陶瓷业了,单单景德镇的官窑,便有着差不多三百座,一年所能产出的瓷器大概在四万六千担。

  但是记住,这还只是一个地方的瓷器产量。

  整个南方的窑口何其之多啊,江浙,福建,两广,四川,湖南湖北都是。

  这三大产业就支撑起了整个南方商业的大半江山,再算上其他的百工技艺。

  真是应了那一句话,天下财货聚于京师而半产于东南!

第353章 南下准备(四)经济概况[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