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297章 猎杀u571[2/3页]
同。
现代潜艇是通过宽频无源声呐收集周边水域的信噪比信号与安静的背景噪音进行对比来确定目标方位。高对比度信号在潜艇的声呐屏幕上显示为阴影或色块,早期的声呐目标是以峰谷形状的声学实时轨迹线图来显示。
反鱼雷是潜艇逃生的重要手段
而反制鱼雷的一方也是利用干扰鱼雷接收端上的信噪比信号来进行自我隐蔽。当然除电子欺骗之外,以鱼雷反鱼雷也是一大领域。只不过很长时间内受制于电子装备和软件技术的瓶颈,至今这种物理拦截的方式没有成为主流。
这种早期的电子欺骗手段是从潜艇发射到水中的。隐蔽弹药释放出漂浮物,可以停留在固定深度的水层中。弹药中的成分与海水发生反应从而激活,由热电池为电机和其他设备供电,产生响亮的电波信号,掩盖潜艇本身的噪音。这样一来高频噪音占据了声呐屏幕,操作员就无法筛捡出目标的噪声信号。不过这种遮蔽设备工作时间短,有时需要多枚间隔连续工作才能发挥效用,并且对主动声呐和窄频声呐也很难奏效。
此后的反鱼雷手段都是在这一基础上发展。俄罗斯的Vist-E就将宽频噪音和主动声呐干扰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发出干扰噪音,还可以模拟潜艇本身声学特征,吸引主动制导鱼雷。但据称这种诱饵工作时间也很短,总共不到10分钟,仅能起到增加战场混乱的目的。更多更新的鱼雷诱饵都是在延长工作时间和融合多种复合干扰体制上做文章,最新的一些拖曳型甚至可以回收并反复利用。
以色列研制的水下诱饵已经可以在水下10米到300米的深度自主升降,并针对制导类型不同的鱼雷进行智能“诱骗”。在电池耗尽后还可以自行抹除自带的软件防止被敌方打捞造成泄密。英国海军机敏级潜艇使用的4英寸诱饵更先进,可以像智能炮弹一样在发射前进行电子任务编程,在发现威胁后由潜艇艇员为其快速装订需要的诱饵方式,使用非常灵活。而美国海军的MK4-1声呐干扰器的原理则是发出很宽频范围的噪音,不断“制造”出多个水下假目标诱骗鱼雷。
陈飞把这些东西,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地结合起来,甚至加入了一些他凭空臆想出来的内容,所以那个记者听了后,心中突突突地狂跳。
“上帝,华夏的反鱼雷技术,既然强大到了这种地步,太可怕了!”
他被震撼到了。
“陈,听说你在电影里,还会拍一些潜艇防空作战的镜头,请问是真的吗?”
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妞提问道。
陈飞看了对方一眼,暗暗记下了她的模样,不一会儿,他笑了笑,说道:
“其实自从飞机加入反潜阵营,潜艇防空作战就开始了,我们这个电影里,呈现的不过是当今潜艇作战里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手段而已。”
他侃侃而谈,把他从地球上得来的那些东西,经过一番加工,讲了出来。
地球上。
最早尝试的是先发制人的使用防空导弹反击,随着防空导弹技术的进步,让这种设想成为了可能,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尝试在潜艇上发展防空系统的国家之一。
1972年,英国人尝试将便携式防空导弹安装在潜艇的可伸缩桅杆上,在“埃涅阿斯”号潜艇上首次安装了“吹管”潜射防空导弹,四枚导弹围绕一台电视摄像机集成到了潜艇围壳的伸缩桅杆上。
之后以色列人在其一艘潜艇上也安装了相同的近程防空系统,苏联人也有所尝试,但是没有确切的付诸于实践。
但是,很快对潜艇可伸缩桅杆上安装近程防空导弹的效能就产生了怀疑,因为要进行防空作战打击敌方飞机,潜艇至少要把桅杆升高到水面以上,这相当于告诉了敌方潜艇的位置,自身非常容易遭到敌方反潜舰艇和反潜飞机的攻击。
除此之外,“吹管”作为第一代单兵携带防空导弹不但体积大,射程也只有4.8千米,另外还采用了无线电控制导而非被动红外制导,在导弹击中目标前射手仍需要持续引导,不能发射后不管,在海面这样空旷的截面上无异于自杀。
但是防空导弹的出现,已经比人操的高炮杀伤能力强很多,毕竟概率又提高了。
据说后来俄罗斯也发展了相似的系统,装备“基洛”级潜艇,但是没有见确切的图片资料证明。
进入新世纪,不甘示弱的法国人导弹又推出了名为A3SM潜艇防空武器的潜射防空导弹系统,由法国海军集团研制,首次在2012年欧洲海军展期间亮相,有两个版本:桅杆型号和水下运载器型号。
水下运载体发射基于法国空军的“米卡”空空导弹,使用SM39“飞鱼”反舰导弹的水下干式有动力发射运载器,搭载将垂直型“米卡”导弹到水面,然后空空导弹发射,这对于具备发射“飞鱼”反舰导弹的潜艇来说无需特殊改装就能集成,能够在水下一百米以下发射。
作战过程中,潜艇艇员依靠潜艇的被动声呐,根据直升机和反潜巡逻机投掷的反潜声呐浮标,确定空中目标的大概范围、方位,以及速度和航向,然后向制定位置发射携带“米
第297章 猎杀u571[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