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二十二章 吐蕃国插足西域[2/3页]
们说的都对,这是实际情况。唐朝的折冲府,共六百三十个,字面上的卫士,六十三万余众。实际不是这样,自从李九登基,大小战事不断,兵员严重不足。
均田制在崩塌,民间逃户严重,府兵数量再减。根据武康估计,大唐全部卫士,最多四十余万。大多在家种田,其余宿卫京师,或者屯兵辽东,或者驻守安西。
正常的情况下,一次能调动的,最多五万卫士。封锁吐蕃计划,确实伤筋动骨,平定辽东之前,不能大举征兵。武康心知肚明,没有据理力争,李九不会同意的。www.jieshengit.com
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吐蕃作妖,坐等西域沦陷。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感觉很无奈。只能寄希望于,早日解决辽东,趁着军力犹在,与吐蕃决雌雄。
朝臣经过讨论,终于作出决定:左武卫将军曹继叔,率关中十五折冲府,火速救安西于阗。安西都护裴行俭,西州都督崔知辩,以副将的身份,共同参与军事。
李九宣布退朝,群臣鱼贯而出,武康最后离开。吩咐左羽林军,检查大殿各处,确定朝会官员,有无遗漏物品。找到个象牙芴板,看上面的签名,是左侍极陆敦信。
芴板是记事本,官员上朝时候,要汇报的内容,都记录在上面。皇帝传达的话,也会记在上面,回家好好研究。如果内容较多,会带很多芴板,塞在算袋里面。
这东西分等级,五品以上官员,使用象牙材质;六品以下官员,用竹片凑合吧。武康的象牙芴,从来都是摆设,他的记性很好,用不着备忘录。
仔细打量片刻,随手塞入算袋,扯出淡淡微笑。芴扳随身携带,竟然遗落皇宫,醉翁意不在酒啊。离开乾元殿,搜索脑中记忆,左侍极陆敦信,了解的并不多。
他的父亲陆德明,和许敬宗一样,秦王十八学士。敦信颇有才学,人却比较迂腐,不受李九待见。从他为官履历,以及现任官职,就能看出端倪。
所谓的左侍极,原是左散骑常侍,隶属于东台。从三品的高官,却没什么实权,类似皇帝顾问。负责规谏过失,类似三公三师,位高而权不重。
来到大业门外,果然见到正主,老神在在的等候。已经年逾花甲,看着精神抖擞,也是个老油条。武康拿出芴板,用两只手托着,露出和煦笑容:“陆公遗落芴板,我给你带回了。”
敦信慈祥和蔼,芴板装进算袋,笑呵呵自贬着:“人若上了年纪,记性每况愈下,老是丢三落四,让变之见笑啦。变之若无公务,陪老夫走走如何?”
武康欣然应允,来到他的右首,落后半个身位。敦信暗暗赞许,笑容更加可亲:“人若上了年纪,心思就会迟钝,年轻人的想法,往往理解不了。你说用吐浑谷,扼杀吐蕃生路,金乡也曾提出,你们不谋而合。”
金乡是曹继叔,他祖籍金乡县,按照后世来说,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他的名字太坑,所以满朝文武,用籍贯称呼他。他的授业恩师,就是这陆敦信,老家伙说的话,到底什么意思?
看他笑的神秘,武康恍然大悟,您老闲的蛋疼。故意留下象芴,引我出来会面,然后含糊其辞,让我去见继叔。兜了个大圈子,表达的意思是:我徒弟曹继叔,有事请你帮忙,托付我来引荐,给个面子如何?
这个不能拒绝,武康呵呵笑道:“猛将曹继叔,名师出高徒。三次讨伐突厥,两次踏破铁勒,立下赫赫战功。武康仰慕许久,今天下衙之后,就去府上拜访,还请陆公引荐。”
敦信很欣慰,孺子可教也,手捻长髯自谦:“名师出高徒,变之过誉了,老夫愧不敢当。曹金乡对变之,也是仰慕许久,所以不必引荐。哎哟真是巧了,你看前边那个,就是吾徒金乡。”
确实挺巧的,东华门旁边,站着曹继叔。于是三人会面,简单寒暄之后,陆敦信告辞了。武康与继叔,进入东华门,去南衙官署。说起来也顺路,左奉宸和左武卫,两署隔道院墙。
两人边走边聊,气氛很快融洽,继叔步入主题:“此次见武将军,实则有事相求,说起来很丢人。我妻侄左憧憙,西州前庭府卫士,在军市有些营生,需要裴都护帮衬。”
简单的两句话,信息量十分大,武康来了兴趣。太宗灭麴氏高昌,以其地置西昌州,后来改名西州。设置四个折冲府,前庭府隶属其中,他妻侄左憧憙,只是普通府兵。
而所谓的军市,是军队驻地附近,形成的小市场。出现在战国时期,可谓历史悠久,分地上地下两种。地下军市业务,是当地的妇人,为出征的卫士,提供性服务。
武康久经沙场,理解士兵需求,不能压抑欲望。朝廷虽然禁止,为了稳定军心,谁也不会较真。其实说起来,他也消费过,曾经很迷恋。可以试着想象,小树林庄稼地里,异域风情小妇人,别有滋味在心头。
地上军市业务,貌似正规许多,卖些生活用品。唐朝是府兵制,诸如衣袍口粮,都是卫士自备。由于种种原因,来不及准备的,或军需耗尽的,都会带着钱财,从军市中购买。
商人发现商机,各自寻找途经,出售各种商品。可以极大弥补,后勤供应不足,所以这种市
第二十二章 吐蕃国插足西域[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