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三十三章 平壤道行军总管[1/3页]
乾封元年(公元666年),秋九月初五,辰时三刻。
辽东传来战报,大唐的远征军,取得重大胜利。营州都督高侃,右金吾将军庞同善,在大辽水东岸,大破高句丽兵。斩首八千余级,俘虏两万余众,大军继续东进。
莫离支泉男生,率领他的卫队,与庞同善会师。李治颁布诏书,诏封其为特进,文散官正二品。封辽东大都督,平壤道安抚使,爵封玄菟郡公。诏令契苾何力,节制诸道总管,继续挥师东进。
武康得此消息,乐的仰天长笑,此乃旗开得胜。两军成功会师,军事行动顺利,战争可以继续。朝廷再传政令,动员各地府兵,十六卫诸将军,全部回京待命。
河北道诸州县,就是黄河以北,秋粮暂停运京。诏令全国诸州,暂停秋粮运输,所有战备药材,优先运输东都。庞大的战争机器,有条不紊运转,兵临平壤城下,不再遥不可及。
朝廷中枢皆知,高句丽的内乱,泉男生的内附,千载难逢之机。如果错失良机,再想平定辽东,绝对难于登天。满朝文武百官,一时团结空前,劲都往一处使。甚至有人提议,司空李勣出山,主持辽东大局。
武康比较悲催,包括敬宗在内,没人敢举荐他。李治比较无耻,不顾内弟健康,命令照常上班。每天穿着盔甲,配备全部唐刀,站岗值班内宫。真想毛遂自荐,乃翁也是将军,也想出征辽东。
九月二十五日,噩耗从天而降,令他措手不及。广平郡开国公,金紫光禄大夫,刘祥道卒于家中。纵观他的人生,平凡而又传奇,仕途顺风顺水。
早年门荫入仕,袭爵乐平县男,累迁黄门侍郎。进爵阳城县侯,迁任刑部尚书,龙朔三年拜相。被上官仪牵涉,罢黜右相之职,迁司礼太常伯。组织封禅事宜,朝廷特别恩准,进爵广平郡公。
期间宴请武康,给出保命警示,楚魏不可同食。后来谶语应验,武康服毒避祸,祥道吓尿辞官。李治批准辞呈,授金紫光禄大夫,正三品文散官,致仕颐养天年。
可天公不作美,落个无疾而终,享年七十一岁。李治失声痛哭,追赠幽州都督,并赐谥号曰宣。其嫡子刘齐贤,现在官拜侍御史,承袭刘祥道爵位。同时传下制令,五品以上官员,都去刘家哭丧。
武康身在其中,因为那句提醒,也很感激祥道。于是找到王勃,花钱买篇祭文,前去刘府吊丧。王勃那兔崽子,竟要价三十贯,比之前贵两倍,声称只要旧钱。
不禁嗤之以鼻,成为初唐四杰,这小子膨胀了。欺负我墨水少,拿我当冤大头,等着穿小鞋吧。其实也不怪他,通货膨胀闹的,斗米涨破百文。商贾不认新钱,乾封泉宝贬值,开元通宝暴涨。
刘祥道丧事上,武康声情并茂,郎朗背诵祭文。果然不同凡响,加剧悲伤气氛,齐贤哭的更凶。能得王勃祭文,刘祥道老先生,也算不枉此生。
在吃大锅菜时,刘府部曲凑近,压低声音传话:郎君转告楚公,囤粮低买高卖,致使粮价飞涨。公大发国难财,百姓更加艰辛,实非忠臣所为。
再次嗤之以鼻,拉倒吧大兄弟,我可不是忠臣。你父正值热丧,你还关心国事,说你什么好呢。思考半分钟,让部曲回话:你这样告诉他,没有我的囤积,粮价涨的更高。
部曲行礼离开,许敬宗凑过来,吐出劲爆消息:刘祥道老先生,也是囤粮会员,投资三千多贯。而刘齐贤此人,行事刚直方正,深得圣人青睐。变之不要介怀,他就是这号人,再给你说个事。
听完敬宗讲述,武康暗暗点赞,这是个铁憨憨。提拔进京之前,官居晋州司马,为官铁面无私。有次李治打猎,顺口提到晋州,特产优良鹰鹞。有人拍马屁说,齐贤今为司马,令他捕猎进献。
李治立刻训斥,难道你们认为,晋州司马齐贤,是捉鹰鹞的人?如果我传制令,他不会献鹰鹞,会献十本谏疏。如果我不服软,他会跑来京城,跪在宫外死谏。
感觉十分庆幸,幸亏祥道参与,挖墙角的行动。否则这铁憨憨,肯定上疏弹劾,后果不堪设想。以李九的德行,极可能黑吃黑。一纸制令下达,乖乖的上缴吧,本钱都得赔进去。
丧事结束之后,开始度日如年,正常工作之余,密切关注辽东。赵声数次汇报,婺州六千浙兵,已经急不可耐。隔三差五询问,武都督何时来,何时开往辽东?
武康也很着急,媚娘的枕边风,好像失去作用。李治那个混蛋,总是避重就轻,总是不提出征。被媳妇问烦了,便用废话搪塞:媚娘不要心急,我心中有数的,待到万事俱备,他不想去也得去。
九月熬到腊月,初一熬到十八,含元殿大朝会上,终于有了好消息。李治重拳出击,决定倾国之力,一举荡平辽东。完成太宗皇帝,临终前的遗愿,证明他比他爹牛。
开府仪同三司,司空英国公李勣,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兼任辽东安抚大使。七十一岁的李勣,大唐真正的帅才,老骥伏枥再出征。有此可知朝廷,对于辽东战役,是多么的重视。
许圉师的外甥,司列少常伯郝处俊,作为李勣的副手。右金吾将军同善,右骁
第三十三章 平壤道行军总管[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