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二百四十五章 興林大火[3/3页]
恼火:你们这是来认错的?这是认错的态度?
今日朝会,就此事有过议论,议论的结果,是行“缓兵之计”:
派人就任宁州刺史,但也不指望把权力从爨氏手中夺回来,这刺史实际的职责,就是了解宁州乃至南中的实情,也让南中地区其他大姓有个盼头。
为将来的进一步动作做准备。
“将来”是多久?
至少一代人时间,二十年左右。
之所以要“缓兵”,是因为哪怕已经天下统一,但南北对峙近三百年对人心造成的创伤,需要时间来抹平,所以,各地百姓需要修生养息。
朝廷若要教训一下南中爨氏,可以,即便路途遥远、艰险,但以精锐之师入南中,想来也能收到效果。
可之后呢?
若朝廷想要实际控制宁州,进一步加强在南中地区的影响力,瓦解爨氏的力量,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很显然,朝廷财政支撑不了。
所以,即便朝廷发兵教训了爨氏,却无法在宁州驻扎太多的兵马,之后的南中,还是爨氏的地盘。
既然朝廷短期内无力经营南中,就没必要刺激爨氏这个地头蛇。
对方既然识相,面上服软,那朝廷就做足场面功夫,来个皆大欢喜。
李笠明白这才是上策,所以恼火归恼火,发兵一事,也就是想想而已。
而且,朝廷要经营南中,必须先把蜀地这块“地基”经营好,可蜀地如今是什么现状?
这二十来年,蜀地前后经历了两次大战,民力消耗严重,许多城池荒芜,确实无法发挥“地基”的作用,让朝廷在南中有所建树。
同理,想要好好经营交州,就得先把岭表广州地区经营好,而要经营好广州地区,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中原朝廷在岭表的实际存在,仅限于零星几座大城和要地,历史上的岭表乃至后世福建地区、江西南部地区真正开发起来,是经历了唐宋数百年的努力,才有了成效。
而云贵地区的彻底纳入控制,经历了明清的改土归流。
这么浩大的工程(将云贵、两广地区完全消化),持续了上千年。
看着正在认真练习写字的儿子,李笠觉得,自己还是老老实实打基础,别好大喜功、透支国力。
否则李楚就要“二世而亡”。
他这代人做到完成统一,愈合南北分裂数百年的创伤,就够了。
毕竟,没有汉高祖的修生养息,以及之后文景之治的积蓄国力,哪来的汉武帝大杀四方?
第二百四十五章 興林大火[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