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 69 章 第六十九章[1/3页]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成祖在北伐回军途中病逝,几位大臣密不发丧,将此事暗中隐瞒,以免引起动乱。
北京城还是得到了消息,在北京城的太子朱高炽即位,是为明仁宗,皇太孙朱瞻基于1424年十一月一日立为皇太子。
汉王的的确确不是个省油的灯,因为这件事情还不算是特别的顺利,在明仁宗准备继位这段时间内。汉王朱高煦也对北京城盯得很紧。
那时朱瞻圻还在北京城,虽说是与向鹰交好,留在北京,可是其中意味儿倒还是容易让人想得清楚。
在朱棣北伐的这段时间,朱高煦也安排了很多心腹在北京城,准备得到了朱棣的死讯过后,便趁机叛乱,一举拿下北京城,如果进展得顺利,便可以诬陷太子造反,自己和太子打一架倒是很容易的,反正他手上有那么多的兵权。
但是在没有得到确切死讯之前,他一直不敢动手,毕竟在朱棣的眼皮子底下动手,完全是自找死路,这里头的人,没一个干得过朱棣。
只可惜,恰巧赶上了朱棣死的时候,朱棣身边的几位大臣秘不发丧,所以消息还是到得没有那么灵光,朱瞻基赶在这个空闲的点子上,突然让自己的父亲朱高炽继位。
终归皇帝死,太子继位是个天经地义的道理,一旦继位。便是铁板钉钉,任凭朱高煦怎样动作也不可挽回,这件事情也就只能浅浅放下。
向鹰自然是参与了谋划的,毕竟这个时候谋划风险最小,所以那个时候,向鹰在外头很忙,胡景若自然知道向鹰在忙什么,便有时候会隐晦的说一些话,告诉向鹰不要参与。
那天,他们一起在玩笑话,说什么最近有什么节日,看向鹰有些忙乱,要不要尝试着过些节日庆祝一下。
向鹰拒绝了,说国事繁忙,等以后有时间再来陪你。
胡景若又笑着说:“以前你在汉王军营里长大,这些节日肯定是见不了的,也不晓得过一下节日庆祝一下子,以前听珞珞说起,汉王府节日里庆祝着可热闹了,终归皇家还是要过得自在些。”
胡景若说:“汉王终归是汉王。”
向鹰转头看着拨弄花瓣的胡景若,漫不经心地说了一句:“那倒不一定。”
胡景若没说什么话,向鹰却看着她,说:“岳父也在府中,胡府一家可都是团圆的,你要是觉得孤单,你也可以去找他们。”
胡景若倒不是觉得孤单,只是不太愿意向鹰与汉王有牵扯,确实现在看来胜算很大,但是胡景若知道朱瞻基的一切,便知晓这是一个沼泽,面前直接就是地狱,谁会愿意明知道是死路,还义无反顾地跳下去?唯一能做的,就是少让一个人陷进去。
忠义?气节?都是假的!
这不是忠诚,只是野心,明仁宗能将明朝治理得很好,为什么汉王非要去牵扯这一杆子,虽然到现在汉王确实有种覆水难收,不能全身而退的境界,只能被迫前行。
可是从一开始,如果汉王本本分分,明仁宗和明宣宗又怎会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胡景若说:“向鹰,我其实希望你能不要参与。”
彼时向鹰正在吃饭,胡景若这话实在是过于露骨,向鹰也惊讶地看着胡景若,胡景若没觉得有什么,反正都是夫妻,她也就有话直说:
“汉王是汉王,无论如何也有皇亲这一条血脉在,而你却不一样,更何况没有把握的事情完全是赔上所有人的性命,就仅仅是为了?”
胡景若接着说:“向鹰,别人我没有资格劝解,可是我却希望你能一生与我一起度过,我知晓可能与你的想法不同,然而在我眼里,能少搭上一个是一个。”
胡景若说得差点将自己的整个穿越过程告诉他,可是最终胡景若忍住了。
她对汉王这些人都没有多的感情,那也只是一个历史人物,反正早晚汉王要死,为什么向鹰偏偏就要一同搭上?
远处传来了一阵风,理着花瓣的手停了停,向鹰看着远处许久,才拿
第 69 章 第六十九章[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