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1285章 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1/3页]
十年前,高洋建立齐国,也正是在这一年,他因为侯景之乱,梁国不暇自顾的情况下,攻占了两淮之地,并且颁布了十年的免税政策。
正是这一政策,确保了齐国这十年来,两淮之地的基本面,是“稳定”而不是“混乱”。
然而,当这十年过去之后,再次开始收税的时候,就有人利用“两税制改革”“田亩为准”等借口,煽动民乱。
虽然有王琳和他麾下部众这根“定海神针”在,但依然是影响了两淮的春耕。
要知道,在黄河“夺泗入海”,彻底改变河道以前,两淮之地可不是大片的盐碱地,那是地道的鱼米之乡!
这个时间节点,是发生在宋朝,确切的说,是南宋初年。要不三国的时候,占据淮南的袁术,也不至于脑子发抽称帝!
两淮的春耕不能保证,秋收就定然会受到影响。到时候,粮食减产是大概率事件。前些年齐国也打了很多次仗,要不是以扬州为枢纽中转,不断向南陈出口海盐换取稻米等物资,只怕高都督都不敢接宇文邕的招。
到了七八月南陈第一批早稻收割完毕的时候,两封来自南面的情报,就放在了高伯逸的案头。
第一份情报,或者说,信件,是江州那边的豪酋联名写的,用词很客气很恭顺,虽然并没有什么鸟用,但是让高伯逸看着心里很舒服。
信上说,江州豪酋一直都与齐国,或者说是跟高都督有着深厚感情,神策军中江州子弟不少,大家彼此间还有盟约,一切以高都督马首是瞻。
这话是客套话,不过接下来的内容,还是让高伯逸微微皱眉。
江州豪酋,确切的说,就是执笔这封信的余孝倾,在信中写道,南陈皇帝对他们许诺官职,让他们来京城(建康)述职。
当然,这只是个“仪式”,去了未必有性命之忧,但将来肯定会受制于人,将自己的底盘纳入陈国官府的管辖。
余孝倾这些人是不可能同意的,因为他们觉得现在已经“傍上”北齐这个大款,何必要对陈国卑躬屈膝?
几乎没有任何悬念,江州的余孝倾也好,周迪也好,大大小小的豪酋都暗地里结为“攻守同盟”,一致对抗陈国的“招安”。
这一下直接把身体本就不怎么好的陈文帝陈蒨气病了!
陈霸先得国在名义上是不正的,然而在实力上却又是“很正”,几乎就是一刀一刀砍出来的陈国。
于公于私,陈蒨都不可能崽卖爷田不心疼,他又不是满清!
于是陈蒨直接下令,让心腹爱将章昭达挂帅,弟弟陈顼为监军,侯安都,周文育等大将都在军中,几乎是倾巢出动,屯兵鄱阳湖以东,以待时机。
江州要害九江郡在北齐手里,江州核心豫章也在北齐手里,而豫章以南,则是那些江州豪酋的盘踞之地。九江和豫章,陈文帝是不敢动的,但这并不妨碍已然通过几年修生养息恢复元气的陈国,拿江州豪酋练练兵。
顺便,也向北齐展示一下自己的肌肉,从而在两国交往中摄取更大的好处。
余孝倾在信中说,希望北齐能够在九江郡屯扎一直野战军,以为策应。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南下抄陈军后路。
对于余孝倾的建议,高伯逸并不是很认同。原因很简单,余孝倾的想法,是齐国给他们这些江州豪酋当打手,无论输赢,其实齐国能得到的东西,并不是太多,而且也不迫切。
无法立竿见影的提高国家的实力。
反而会破坏整个战略部署。
高伯逸的眼里,只有周国!灭掉了周国,下一步就是统一天下,这个次序,一定不能乱,谁先谁后,都是明摆着的。
他又怎么会被一个江州豪酋牵着鼻子走呢?
所以高伯逸决定在江州练兵!
在九江郡,训练水军,让王琳部调一支部队过来,帮忙训练。王琳跟陈国是死敌的关系,因此也不必担心会出什么幺蛾子。
至于江州豪酋么,高伯逸的态度,一向就是不插手他们跟陈国之间的战争。
拉偏架嘛,当然不能亲自下场。当江州豪酋顺风时,要当做看不见他们在打仗。然而一旦江州豪酋战局不利,那么齐军就应该出现了鄱阳湖以东附近郡县,让陈军以为
第1285章 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