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201 最后的挣扎[3/3页]
领百姓保卫乡土,
先剿叛匪,后杀拥兵自重、跟建虏暗中勾结的郑芝龙,
听说建虏入关,主动带人攻打建虏的大后方,
从锦衣卫传回来的情报,连克几城,
要是大明多几个这样的忠臣将才,
何愁反贼不灭,何愁大明不兴,
崇祯相信,连下两次罪己诏的自己,
肯定会得到上天的眷顾,
让自己选中几个未来的栋梁之才,
大明,肯定可以在自己手上复兴。
选好最后一位县令,崇祯放下笔,
又检查了一遍无误,刚想让人送到吏部,
大太监王德化急匆匆走进来行礼:“皇上,紧急军情。”
“呈上来,快”
当崇祯看完这份紧急军情,气得脸色通红,
猛地一拍御案,大声痛骂:“这些庸才,一个个都该死,一个个都该杀,都该抄家灭族”
“唐通误朕,何谦误朕,马岱误朕。”
李自成拒绝崇祯不追究责任、升官封爵的招安,
带着牛金星、刘宗敏等亲信大将,
直逼居庸关,
监军太监杜之秩和总兵唐通,不战而降,
轻易地让出捍卫北京的最后一道关隘,
巡抚何谦与总兵马岱临阵脱逃,
现在京城已无可守之险、无可用之兵,
京城,危在旦夕。
崇祯还寄望唐通和马岱能坚守,直至各地勤王的军队赶到,
完了,完了。
轮值太监张殷小心翼翼地说:“皇上,奴婢有一计,可解眼前困难。”
崇祯眼前一亮,连忙问道:“快快道来。”
“若是李贼破城,若是皇上主动禅让,定能...”
话还没说完,崇祯已怒不可恕的大叫:“来人,把这贱人拖出去,仗毙!”
自己宁可成为亡君,也绝不成为降臣。
两名御前待卫马上把不断挣扎的张殷拖了出去,
崇祯余怒未消大声喝道:“再有劝降者,皆如张殷。”
处死张殷后,
崇祯马上让人连夜把兵部尚书张缙彦、工部尚书范景文、户部尚书倪元璐等人商议对策,
户部尚书倪元璐、东阁大学士魏藻德苦劝崇祯趁乱军没到,
移驾南京,再图反攻,
这是最近众多大臣上奏折说得最多的事,
崇祯连想都没,就以祖训拒绝,
朱棣第二次御驾亲征蒙古后,班师回朝于北京时如是说:“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
这话经过演变和发酵,慢慢成为大明君王的祖训:
不割地,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商量到二更,君臣做了一个跟盛京皇太极同样的策略:固守待援。
自定都后,
京城历多多张扩张和加固,打造成一座坚城,
建虏一度兵临城下,被坚固的城池阻拦,
崇祯和一众大臣相信,
能挡住不可一世建虏八旗的铁骑,
肯定也能挡得住李自成那些乌合之众,
然而,问题是京城没有可用之人。
京中突然大爆鼠疫,人口大减,
大部分兵力,由唐通率领镇守居庸关,
连青壮都难寻了,更别说精兵强将,
没办法,崇祯让人连夜征集壮丁,
京中大臣、皇亲国戚还有富户家中的护卫,一律上城墙,
还把宫中为数不多的御前侍卫派去做执法队,
忙碌了一整夜,偌大的京城,
只凑了不到五千人,
崇祯也发狠了,下令宫中太监、包括各王府的太监也参与守城,
勉强凑了一万守卫京城。
忙了一整夜的崇祯,在太监王承恩的提醒和再三劝说下,
终于决定送儿子离开京城。
王承恩说得对,要是京城不保,
只要宗室血脉还在,就有东山再起、卷土重来的机会,
江南还的底子还在,
大明各地的将士还有数十万。jieshengit.com
崇祯想了想,开口道:“传太子、永王和定王。”
兵荒马乱,也不知外面怎么样,
也不知能不能成功突围,
崇祯决定派人护送三个儿子出城,看能不能觅到一线生机,
人少点,也不容易引人注目。
“奴婢遵旨”王承恩应了一声,匆匆退了下去。
很快,16岁的太子朱慈烺、13岁的永王朱慈照、9岁的定王朱慈炯,
齐齐出现在崇祯面前。
“儿臣拜见父王”三人恭恭敬敬地向崇祯行礼。
崇祯没有说话,一脸慈祥地看着三个儿子,
当眼光落在三个儿子身上的光鲜的冠带袍服时,
眉头忍不住皱了起来。
201 最后的挣扎[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