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405章 秋[2/3页]
晨四五点钟就起床,趁着早晨凉爽多割点麦子。上午十点多,被割倒的麦子打成堆,捆成个儿,装上车,运到打麦场。打麦场上,霎时矗立起了一座座金山。
黄昏的时候,在一座座金山间,七、八岁的孩子们爬上爬下,藏猫猫,捉迷藏,衣裤上扎了许多麦芒儿,竟不觉得疼。十几天的功夫,地里的麦子不见了,露出了整齐的麦茬儿。大地像是脱去了一件厚重的衣服,显得十分清爽,恬静。
这时候,最热闹的就是打麦场了。最初,轧麦子用的是碌碡,由老牛拉着,慢条斯理,一圈又一圈。后来,换了小型拖拉机,拉着镇压器,一圈圈地跑。太阳西斜,忽然风起,这是求之不得的。燥热的心情因习习的晚风清爽宜人,父亲的扬鍁因习习的晚风而果敢有力,金色的麦粒也因习习的晚风更加纯净可人。借着好风,家家户户争分夺秒地扬场。
一时间,“狼烟四起”,好不热闹。被抛向空中的“麦子”,风力把它们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如雪花飘飘,一部分如金豆匝地。三分风力,七分眼力,扬场并不简单。扬完场,父亲有时会把双手插进麦堆里,然后捧起来放在嘴下吻了又吻,而女儿却光着雪白的小脚丫踩在上面竟说走在“沙滩上”。
现在想来,麦秋的过程,也就是倾听父亲教诲的过程。几乎是每年,父亲总是重复着同样的话,有的是农谚、有的是经验、有的是故事。诸如割麦时攥在手里的麦子要一把正着割一把倒着割,为的是怕大风刮;轧麦子要尽着边上的轧,边上的压好了,不用问,里边准轧好了。扬场时,眼看麦子耳听风,三分风力七分眼力。
起麦秸垛时,必须过三遍杈才能上垛。至于原因,在父亲给我们讲的故事里。以前,村里有一个姓于的人,以烧砖为生,每年要收购大量的麦秸做为引柴。人们以为晒干扬净的麦秸里不会再有麦粒了,谁知这位姓于的老人每年都会从收购的麦秸中筛下一百多斤麦子。一百多斤麦子,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所有这些,都已成为过去,成为历史,随着机械化的脚步,镰刀、碌碡、打麦场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有时,那时的情景,那个时候的生活和劳动的快乐,却又像陈年老酒,品上一口,还是蛮有滋味的。
这天,麦收之后家乡的一位朋友来看我,我就说起了麦秋时的劳累和艰苦,不想,这位朋友竟笑了:“你那是老黄历了,现在都用上了联合收割机,十几亩的麦子,一两天、最多三两天就收家来,整个麦秋四五天就完事了,又快又轻松。”
看着洋溢在朋友脸上的喜色,我不禁感慨于最近十几年农村变化之快,农民得到的实惠之多,心里十分高兴。现在的麦秋,农民再也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起五更睡半夜,腰酸腿疼了。坐在家里,打轧好了的麦子就会运到家里来。
阅读与写作是改变精神品质的文化生活,也是自我教育,抵达精神深处的灵魂生活。选择阅读与写作是
第405章 秋[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