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104章 乐坛的悲哀[1/3页]
次日。
各大娱乐报头版头条大标题,大书特书,连篇累牍:
——“辣英炮轰《老鼠爱大米》,直呼乐坛的悲哀!”
各大娱乐报加起来的发行量每期几千万份,以娱乐新闻为主,受众群体非常固定,这新闻一出,顿时成了大街小巷茶余饭后的谈资。
因为名人嘛。
有辣英这样知名度颇高的明星参战,必然带动无数吃瓜群众观战。
纸媒出来了,每天跟在纸媒后面搞摘抄的各大新闻门户网站也纷纷跟进,一时间,新浪、搜狐、网易的娱乐版全是“辣英开炮”!
这些消息又被转到各个平台,迅速成为燎原之势,晃荡一圈,最后往蜜蜂一汇总,然后……蜜蜂网一天之内崩了三次。
吃瓜群众都等着看朱清回应……
连带着男生版,也就是唐思明演唱的《老鼠爱大米》也跟着出圈,进入大众视野,继而被无情卷入这场由某双大手操控的“战争”。
“……”
国内的音乐和电影一样,长期为政宣工作服务。
改开后,思潮混乱,既进步又保守,当时唱歌的没啥野路子,全是体制内文工团、歌舞团出身,歌曲风格严肃。
再往下,“严肃风格”里面慢慢分化出一批“通俗歌曲”,也就是流行歌。
第一首是李谷一的《乡恋》。
“你的歌声,永远印在我的心中,昨天虽已消逝,分别难相逢……”
歌曲一经推出,极受人民群众欢迎,但却遭到一众保守派批判:www.jieshengit.com
——“靡靡之音!”
——“黄色歌女!”
——“不知羞耻!”
但到了1983年,京台搞首届春晚,让观众点歌。
观众打电话进来,点一首歌,接线员就写一张纸条,放到一盘子里,端给领导看。
第一盘端过去,全是《乡恋》。
第二盘,《乡恋》……
第三盘,《乡恋》……
“……”
领导难做,但也不敢违背群众呼声,《乡恋》登上春晚,从此开启国内流行乐坛……
可在那种环境下,第一批成名的流行歌手,依旧都是从体制内出来的,没草根一说。
李谷一是**乐团的,毛阿敏是前线歌舞团的,辣英是沈阳歌舞团的,就连摇滚教父崔健都是首都交响乐团吹小号的。
所以,纵使在音乐风格上分成了严肃歌曲、通俗歌曲,但从根子上往上顺,还是一家。
到了90年代,商业浪潮席卷,野路子出身的歌手越来越多,他们想成名光有作品还不行,得有人脉,得有公司帮他们运作,于是纷纷向通俗大佬们投诚。
所以目前国内乐坛的鄙视链从高到低是这样的:学院派,通俗派,摇滚圈,野路子……
而野路子往上的这帮人,被称作国内乐坛主流!
牢牢把持着严肃歌曲、通俗歌曲、摇滚歌曲的话语权。
辣英、汪峰、杨坤这些人为啥排斥刀郎?
因为刀郎谁都没依附,成绩还那么好,捅着主流的大动脉了。
什么“缺乏音乐审美”“歌词一点都不优美”“俗不可耐”“农村包围城市”,都是扯淡。
还有电影也是一样,第四代先占据主流,第五代凭借国际奖项也分了一杯羹。
第六代嗝屁,第七代干脆没有……
政策开放,资本进入,市场也活了,专业非专业的都能拍电影,票房好就成,不在乎主流非主流,我受欢迎,我就是主流!
但如果
第104章 乐坛的悲哀[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