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8章 苏格拉底的审判  海猿人鱼叛乱史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笔趣屋书友公告:因不可抗拒原因网站域名5atxt.com被污染,请大家尽快收藏新域名jieshengit.com保存,以免造成无法访问走丢!!!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38章 苏格拉底的审判[2/3页]

  可以弃之不用。

  我们倒不如认为人类根本就没有脱离动物界——人类只不过是生命之树的一枝较为繁盛的分叉而已,却实际上和其他的分枝没有什么天地精华、被神独宠的区别。

  当然,人类在灵长目家族里的确异军突起,繁盛和强大远远胜过其他任何近亲。我们总结成功的因由,有许多的方面,智力、工具、语言、家庭和族群,乃至等价交换物、正确的认知和社会保障体系等等……但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因素让智人成为最为繁盛的分枝,也不能从智人单个个体的行为或解剖学特征中,判定人可以脱离动物界。应当沿袭进化论的观点,从种群的角度来看待人类和人类社会——是的,自然选择作用的对象是生物种群,对人类也是如此。

  人类的种群单位是什么呢?

  就是我们现在所见的,各种各样的人类社会结构。(如果放到如今的社会,可以当做是“国家”或者更加泛化的“文明体系”)

  ——当一个人类个体出生,他(她)将必然生存于一个现存的社会结构之中,(无论是最发达的现代社会国家还是原始部落),他的父母在这个结构中通过经济活动谋生,提供给他温饱和养育,同时,对他进行进入这个社会结构的规训。从一个孩子“学习语言”开始,他就已经开始学习“进入这个社会结构”了。

  被狼群养大的人类幼崽,常常无法学会说话,更加不能融入人类社会,就是这一现象的例子。

  这个“社会结构”是一个非常复杂而抽象的概念,它确实存在,却不能简短概括,就像社会和人生不能简单说明一样——因为人的一生,都是在这个权力结构中行走的,绝大数个体不能脱离社会权力结构而独自存在,用白话说,就是人不可能完全自给自足孤独度过一生而不和其他人类个体接触——这个抽象的结构就存在与人和人交流之间,所谓“爱”“合作”“交换”和“迫害”“剥削”“压迫”,都是这个权力结构对个体的作用,而且大部分时候是通过其他人类个体对此个体施加作用的。

  因此,个体其实并没有像理想主义者宣称的那样拥有那么多的“自由”。这个体系有着非常多的侧面和衍生物,包括法律、道德、社会公序良俗,包括货币、信用、资本、社会救济,也包括宗教信仰、家庭建立方式等等。

  这个结构也是在演化的,随着历史的进程,和“生产力”,就是这个结构中人类掌握的实践力相适应。如果这个结构维持的不好或者发生崩溃,将会造成人类个体的大衰减。jieshengit.com

  **社会结构才是人类最大的技能点,最大的能力乃是一种生物自同构的“分化”**

  所以人类种群能够远远胜过灵长目中其他的近亲,最重要的是,人类组织出的社会结构,数量和复杂程度,都远远地胜过了其他近亲所组成的社会结构。

  就像多细胞动物中,海洋哺乳动物由于能够组织严丝合缝和精密的身体、高度分化的神经系统,而在行动力上远远强于只有一层神经网的水螅一样。

  人类为了完成这个精密而庞大的社会组织,曾经用了几百万年的时间去准备。比如演化出语言以助于协作,比如演化出以父系为核心的家庭(从其他类人猿的家庭结构中,我们可以看到父系家庭的雏形,所以对于母系氏族是否曾在灵长目猿科和人科中存在,作者存疑;但是母系氏族确实在偶蹄目中很多,比如大象和虎鲸),进而扩展成族群和氏族,比如演化出等级制度以方便分工(后来被教育和职业分工所替代),比如演化出一般等价物和货币交换体系……

  社会结构演化的成功,才是智人能够成为绝对优势物种的最大技能点。

  这时你也许可能要发出赞叹了。

  但,组织出这种精密复杂体系的技巧,却是非常古老和司空见惯的,那就生物演化中一直在使用的,哪怕是生命之树的枝桠自身一直同构进行的,那个熟悉的伎俩,那就是“分化”。

  在生命由单细胞演进至多细胞时,它们早用过一次了——在动物的社会化演进中,也不少见,比如直翅目社会化的蜂科和蚁科。

  但是人类社会的个体分化,相较于将分工角色进行身体性固定的蜂科和蚁科,要更加具有灵活性(Flexible)。表现为,在宏观的社会政治正确观念上,支持个体后天的发展,即通过个人的受教育和奋斗,理论上让每个人发展机会都均等——将人类社会类比成一个多细胞生物个体,这种情况就好像每个人都像保留着完整遗传物质的细胞核,保留着自身的全能性,只是暂时担任社会的这个角色而已。

  **分化的一个古老的产物:性别分化和家庭结构**

  性别本来就是一种最典型的生物分化,也是最原始的社会分化。

  有性生殖本来就是多细胞生物在演化过程中为了增加基因多样性,保证种群数量,以对抗环境变化和病毒侵袭的手段。

  羊膜动物中的哺乳类和鸟类为了保证后代的成活率,付出了更高的育幼代价,尤其是雌性哺乳动物,也因此,性别博弈和群体社会组织开始形成。这可能揭示了合作型社会结构形成的初衷:育幼。

  这时在哺乳类和鸟类中都产生了社会结构的元胞,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就是以生存、繁殖和育幼为核心而构成的。

  我们可见的,鸟类中的终身固定配偶制;哺乳动物中的以雄性为头领的单雄多雌家庭制(长臂猿、金丝猴等)和以雌性为头领的多雌家庭和流浪雄性制度(大象和虎鲸),也有类人猿的多雄多雌(都具备交配权)小集群式家庭,和狼群多雄多雌(但只有头雄狼和头雌狼具有交配权)的式家庭。

  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5单体左右的小家庭逐渐扩大为10-15单体的大家庭、小群体,一旦形成这种数量的群体,就会爆发出残酷的种群间竞争了。研究黑猩猩的社会行为,会更加发现其复杂性和人类原始社会的相似性,除了性别分化,甚至连等级制度这样的分化也出现了。

  所不同的是,人类社会结构的演进,无论是数量还是复杂程度,都远远超出了黑猩猩种群的大小,随着时间的发展,由氏族扩大到邦国,成为有万人、十万人乃至百万人的庞大社会组织结构。

  这也是为我们人类所熟知的一部分有文字历史,以及文字出现前的一部分历史。

  **分化的一个全新的副产物,一般等价物及资本**

  但是分化带来的演进还没有停止,随着私有制的出现,一项分化的副产物出现了,它将深刻地影响人类社会,那就是一般等价物。

  当人类种群扩大到一定程度(比如几十万的大城市),原来适用于几十人乃至几百人的小种群协调方式(包括语言、性行为、肢体冲突的暴力)就开始力不能逮,要通过其他的方式进行调节。这项工具就是一般等价物,俗话说的钱。

  Flexibility一直是生物界最喜欢的东西,所以世袭是不受欢迎的,但充分具有流动性和可变通性的一般等价物此时就可以起到调节大种群活动的作用。

  当钱成为一定规模,就形成了资本。

  量变产生质变,资本高度集中后,越来越脱离人类,直到彻底发生了异化后,脱离了人类。自由市场是允许充分流动的,而资本吸纳了一个从生物那里得来的特质,自我增值。

  古语云: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

  这句古代的谶言描述的实际上是存在于自然系统中的两种反馈调节系统:负反馈系统和正反馈系统。

  由于负反馈系统能够较为稳定地存在于某个(动态平衡的)稳态上,它可以在时间轴上较为长时间地以原状态存在,所以当人类观察自然界时,就会幸存者偏差地以为“天之道”都是稳定的负反馈系统。

  而正反馈系统,系统内部较小的扰动,就会带来系统雪崩式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个系统一般无法维持一个长期不变的外部观测状态,而是在时间中产生“沧海桑田”的巨大改变,以至于一段较短的时间之后,就几乎无法辨认出这是原来的系统。所以人类会以为“损不足而奉有余”的正反馈系统不是天之道,而是人之道。

  但实际上,这种“正反馈”的“人之道”,正是符合普里戈金所提出的复杂系统自组织原则的。而人类身处其中

第38章 苏格拉底的审判[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