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 96 章 与风同行17[1/3页]
秦沈线没有成为华国的第一高速,甚至连中华之星的破记录时速都一致压了好几个月,到年底才公开。
高速轮轨似乎被人遗忘了,这条线上跑的列车,最快也才一百多公里,在外人眼里,秦沈线和广深线没有什么区别,而沿海城市广城和深城的发展,也注定它们能获得比北边的山海关更大的关注。
高速轮轨没有打赢这一仗,磁悬浮也没有。
争到最后,谁也没想到,竟然还是已经将京沪线拖延了十年的缓建派赢了。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九十年代过去了,一代人的记忆里,为了京沪高铁而奔走努力,甚至在他们的计划当中,在千禧年来之前,华国的京沪这两座超级城市之间,就应该已经有了高速铁路。
铁道部内部情况复杂,在加上科技部和其他专家的参与,这场十几年的争论,让京沪线的正式考虑,被放在了二十一世纪。
而现在已经过去了几年,却依然没有动静,京沪高速线就像一张大饼,从八十年代画到九十年代,再到现在,依然每个准信。
对于磁悬浮来说,这是最好的结果,因为到了二十一世纪,磁悬浮技术将会有比现在还要大的发展,零二年的沪城磁悬浮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虽然这条路线不长,但是足以证明他们有能力修建磁悬浮上用线,而这在世界上都是史无前例的。
然而,在最初的风光之后,迎接沪城磁悬浮的却是一个极其尴尬的局面。
他们的确现在有了自己的磁悬浮公司,也有国家的支持,有最前沿的科技,还有华国无数的科研人员为其努力,锦城交大的实验室,更是没有停过。
但核心技术却是掌握在合作的德方磁浮公司手里。
原本专家组在几次会议之后形成的观点,关于磁悬浮是想要修建一条连接首都机场和津城机场的专线,这样,无论是从客流量还是使用价值上,这条商用线都会发挥最好作用。
但现在,磁悬浮专线是修建在沪城。
在沪城,人民出行有各种选择,城市轨道交通也好,公共交通工具也好,或者自己开车出行——无论是哪一条,都比磁悬浮要便宜,有用。
尽快磁悬浮很快,但高昂的票价,还有鸡肋的运输定位,都让它成了一条无法盈利,甚至是无法适应普通城市人们出行需求的路线。jieshengit.com
而磁悬浮每年昂贵的维护费用却不容小觑。
每一年,它亏损的数额以亿计算。
高铁的票价比它便宜,造价也比它便宜,即便是不能跑高速列车,也可以跑普通列车,尽管这样,国外的高速铁路依然是以亏损状态在运营,更别说磁悬浮。
修建一条高速路,不能盈利,反而巨亏,这显然不能算是证明了自己的优势。
高速轮轨没有了消息,磁悬浮没有核心技术,技术被卡在德方,无论是价格还是之后的维护等工作,主动权都控制住德方手里,修建需要投入上千亿的资金,修成之后还要每年靠烧钱运营。
——京沪线的高速计划,就是在这样两败俱伤的情况下,一再延迟着。
谢雁去高原之前,和郑晴、苏筝打过电话。
郑晴倒是挺高兴的,她参与研究的信息系统有很大突破,而且可以应用在沪城的各个方面,“倒是磁悬浮线,就算是沪城,也养不起啊。当年有多风光,现在就有多尴尬。”
苏筝倒是没那么着急,“即便是没有磁悬浮线,沪城也依然在高速发展,所以经济账算不到磁悬浮头上,自然是巨亏,但这不代表磁悬浮就是错误的。”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只有天时地利人和,才能做成一件事。
高速轮轨三个都差,磁悬浮就差一个天时地利。
“倒是严教授的实验室,还在继续研究更高速的磁悬浮技术,争取早日把核心技术突破。”
现在上面的态度模棱两可,中华之星的事故可能是个诱因,一部分人认为,既然国外已经有成熟的技术,完全可以做技术引进,就像是之前的动车核心一样,都是通过国家层面的技术引进合作,才拿到手,继而开始研发。
这比起自己从无到有地攻克技术难关,要容易的多。
当然,也会付出别的代价。
“你去那边注意身体。”
苏筝最后说,“系医生现在是你的私人医生,他会跟着你去吗?”
谢雁:“形影不离。”
系统:我太敬业了。
听见这个回答,他放心了些,“那边的环境很恶劣,如果受不了,就和我说。”
“说了你能怎么样?”
“我去接你回来,”
电话那头的苏筝顿了顿,说,“或者我去陪着你。”
谢雁笑了声,“不用了,有医生在,我的身体挺好的,最近也一直在按时治疗,等我在实验室这边没事了,再去沪城看你们——如果有机会的话。”
谢雁刚回三院,还没把人认全,就又被送出去采集实验数据了。
她也能感觉得到,部里院里人事变动得都很快,原本关系就比较复杂,这次既是去收集数据,也是去帮手的。
实验涉及中科院和铁科院,重点在于高原冻土方面的研究。
高原反应,实验室的好几个人呆不了,一去就发烧,呕吐,症状很严重,那边的环境也很恶劣,因此苏筝才会第一次这样问她,如果不是苏筝拦着,郑晴已经过来抢人了。
“一个女孩子,天天往偏远地方派,这是不是故意整我们家桃儿啊?”
谢雁知道她是好意,“在工作岗位上不分男女,而且这个工程也很重要,比如在首都做资料,在办公室打杂,我更喜欢去外面跑工地。”
有一点谢雁没说错,这的确是个罕见的大工程。
21世纪是一个全新的世纪,对于华国来说也是如此,进入新世纪,有四项世纪大工程,是全国都关注的。
第一项是南水北调,华国的地域辽阔,一年同一个时间里,有些地方洪涝成灾,有些地方却干旱数月,各地的气候环境完全不同。
南水北调,就是一个巨大的工程,用于应对华国年年发生的水灾
第 96 章 与风同行17[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