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511-515(大结局)  秦时:从八岁嬴政开始签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笔趣屋书友公告:因不可抗拒原因网站域名5atxt.com被污染,请大家尽快收藏新域名jieshengit.com保存,以免造成无法访问走丢!!!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511-515(大结局)[2/3页]

  rdquo;

  百官为嬴政这个决定惊讶。

  只听嬴政继续说道:“我秦国尚武,既要臣民尚武,那么作为皇帝,作为皇子就必须尚武,如果我秦国未来继承人失去尚武精神,那么整个帝国也将逐渐失去此种精神,这是朕不允许的,也是我秦人所不允许的,是我中国所不允许的。”

  “为吾皇贺!”

  王翦、王贲等武将立即表示赞同。

  既尚武,那么他们武将的地位就会稳固。

  见嬴政连自己的子嗣都要一视同仁,参与兵役,百官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更何况,十六岁至三十五岁,时间线拉长至二十年,自然也能保证兵员充足的同时,粮草压力也不算大。

  “启奏吾皇,臣请议立太子,以防未来诸子内乱。”

  突然,就在这时,王绾开口说道。

  百官顿时闻之讶异,看向王绾,如今皇帝年富力强,突然提出立太子一事,就不怕皇帝恼火?

  不过对于这个问题,嬴政倒是表现的依旧淡然,只是回了八个字,“诸子年幼,不宜早立。”

  “诺。”

  王绾说完便躬身退了回去。

  他也只是提议,既然皇帝有了答复,自不可能继续讨论。

  如今皇帝子女已有十数人,其中除了长公子扶苏之外,还多了四个公子,不过大多不满十岁。

  因此皇帝所言有理,立太子再等七八十来年,等诸公子长成也无不可。

  毕竟皇帝春秋鼎盛,而今不过三十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既然议到这个话题,那朕便再说一说。”

  嬴政突然开口,吸引众人目光,“朕并六国,外患已不多,未避免皇族内乱,朕决定立下继承制度。”

  “臣等恭听。”

  百官双耳竖起,集中注意力。

  这对他们而言,可比之前的事情更加重要。

  “朕决定,凡皇族子孙,长幼有序,幼子不得继位,为避免未来帝国主少臣疑,凡未满十三岁皇子皆不得继位。”

  嬴政说完,满堂皆寂。

  片刻之后,韩非眉头一挑,突然站了出来,“启禀陛下,后两条无可置喙,吾皇圣明,但如果年满十三,且非幼子,若是皇子数量众多,若是不早定继位制度,不立太子,岂不会引起兄弟相残,皇室内耗之局面?”

  韩非不得不担心,王位之前便是争的你死我活,如今诺大帝国,岂不争的更加残酷?

  王绾此刻也忍不住说道:“陛下,赵国昔日几番更换太子,造成几次内乱,国力损耗严重,不可不防,”

  嬴政抬起手,安抚百官,“朕知晓众卿心意,所以在皇子年满十六,且经过两年兵役之后,朕决定让其到底层历练,即便是嫡子、长子,也要经过历练选拔,大家各为一县之令,治理县城,考察其政绩。

  政绩优异者如寻常官吏晋升郡守继续治理地方,回都城之后,再行殿前考校,优中选优。

  当然,若是在此期间,作弊或寻求外援资助者,将废其继承权,若是故意使坏影响他人者,同样查证清楚后,废其继承权。参与帮助破坏其他皇子历练者,灭其族裔,抄没家财,若是兄弟相残者,剥其继承权,从重处置!”

  “这……”

  这番话让百官一时愕然,因为这是自古未有之事,当然,选其能力出众者继承虽少,但也不是没有,但形成制度的却还未有。

  “陛下,那该由谁来审校评判?”

  李斯这时开口问道。

  “由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廷尉、宗正五人共同给出建议,后报于朕,由朕决断,未避免昔日赵国废立之乱,一旦立为太子,无十恶之罪,不可轻换。”

  嬴政早有腹稿,直接说道。

  丞相是百官之首,掌全国政务,位高权重,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则是掌全国军事,廷尉则是掌全过刑法,宗正则是皇族宗亲。

  因此五权分立,形成平衡,不容易让某一方权利过大而影响公正。

  说到这里,嬴政又补充一句,“再未立太子之前,三公九卿及朝中其他朝臣,不得与诸皇子建立私交,若是参与其中,影响考察,皆从重处置!”

  “详细完善规制,由丞相、御史大夫、廷尉三人共同草拟,交由朕审核!从此以后,成为我秦国万世不移之法!”

  “吾皇圣明!”

  话自此处,百官皆起身跪拜。

  嬴政其实也是有考量的,任何法度都由人掌握,最后就会擅权,但是他还是准备如此做,因为嫡长子虽然容易不出错乱,却也容易出废物,太早立太子也会被百官忽悠,因此倒不如让其从底层历练而起,这样的人再差也会有自己的一定考量,不至于沦为傀儡。

  想当年惠文王还是太子时,触犯国法其实也是被甘龙、公孙贾等老世族挑拨,这才有了后来的被放逐四年,融入底层,学会了自己思考,有了后来的惠文王。

  秦武王则是一直喜好勇力,好勇斗狠,受将官影响校多,因此一继位便驱逐张仪等人,不够平衡。

  一个国家必须文武达成平衡才能持久。

  而一个国君更是不能喜欢文厌烦武,也不能只喜欢武而厌文,只有文武并济方能稳固江山社稷。

  之后昭襄王继位自不必说,大权被宣太后与穰侯掌管,直到化名张禄的范睢到来,才找到机会一具驱逐四贵,但在此期间,太子却是受四贵熏陶已久,却是处处站在穰侯等人身边说话,而不站在昭襄王这个父王身边。

  因此昭襄王这才将其送到魏国为质,最终死在了魏国,这才有了安国君为太子的原因。m.jieshengit.com

  因此嬴政这样也是为了防止外戚太过专权,同时影响太子,毕竟外戚在秦国也算根深蒂固了,虽然楚系如今因为昔日昭襄王驱逐四贵加上芈启的背叛,已经一蹶不振,但秦国未来依旧会有着外戚的空间。

  而只要在其成长期间,让其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那么未来他人,即便是外戚也很难彻底蛊惑君王。

  因此嬴政指定这个制度,只是尽可能地保证未来万世的继承人,都不是彻底的废物。

  至于不让幼子以及未满十三岁者继位,也是为了考虑到将来某些人拥立幼主,从而进行掌控。

  虽然他才三十岁,时间还早,但是早点确立制度,他也想亲自培养自己的子嗣。

  也成为后世之典范。

  立嫡立长立贤,最重要的是看其能力。

  吞并南越之后,还有匈奴、北呼,还有西域诸国,若是皇子立功,他也不建议由其他表现不错的皇子去镇守这些更远的边疆,甚至海岛。

  比如辽东对面的海岛,比如东海、南海等地海岛。

  楚国这些年来也大力发展海贸,与周边岛屿有过交易,这些海图如今可就在秦国。

  只待他扫平南越,北上打击匈奴与北胡之后,便可着手此事。

  至于西域也要扫平门户附近的诸国,然后再遣使探明道路、势力,然后进行拉拢或打击,再用一套‘远交近攻’的战略,蚕食西域诸国。

  人口充足后,再经行迁徙,同化。

  “既然众卿并无意见,那么朕再定一条法令,凡满十岁,未满十六岁皇子,每年都要有一个月下田务农,以劳其筋骨,知农事。”

  说到这里,嬴政顿了一下,看着百官又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诸卿符合年龄子嗣,就陪诸皇子一起参与劳务,好知其中辛苦,免其成为纨绔之材,难得大用。”

  “昔陛下继位前便参与农事,后背子孙也当以陛下为榜样,此乃善政。”

  “我秦国以耕战而成强国,此乃当为之事!”

  “陛下圣明。”

  百官也再次高呼。

  第五百一十三章征南越,东巡,泰山封禅

  一个月后。

  屠睢、任嚣、赵佗带兵五十万替换李信,征南越、西瓯,分五路讨伐,进攻镡城、九嶷、番禺、南野、余干五地。

  一军塞镡城之岭,一军守九嶷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杀南野之境,一军结余干之水。

  副将赵佗率领三万兵马先行出发。

  并动用二十万刑徒、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输送辎重粮草,率军平定岭南地区,一路所向披靡。

  因为在离开前便已经制定好了完整的战略。

  对于反抗者,全数被杀,秦军三年不解甲,将整个南越杀的尸横遍野,土人彻底绝迹。

  每当秦军占领一地便将部分移民留驻此处,这不仅使秦军有了较稳定的后方根据地,同时也使秦军在人力的消耗中有所补充,而大批的商贾在岭南的经营,也为军队粮饷的补给创造了条件。

  也因为嬴政早有规划,因此这一次屠睢未被土人刺杀。

  嬴政遂于南越置:闽中郡、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四郡。

  ……

  章台宫内。

  王绾建言:“启奏陛下,古来圣贤皆封禅泰山,吾皇一统天下,亘古未有,功绩千秋不衰,臣请陛下巡东南郡县,以彰皇恩,效仿古之圣贤,封禅泰山!”

  “臣等请始皇帝东巡,封禅泰山!”

  百官也同时齐声喝道。

  封禅泰山一直都是大事,相传上古有七十二君王封禅泰山,彰显功德。

  如今皇帝千古唯一,自也该封禅泰山。

  “准。”

  嬴政微微颔首,表示同意。

  “着御史大夫非、郎中令贲、廷尉斯、奉常、仆射劫、谒者毅、中车府令高及七十二博士随行。”

  “臣等遵旨!”

  很快,百官开始忙碌起来。

  秦皇出行,还是由西一直巡到最东边,数千里之遥,自然要慎重。

  ……

  一月之后,秦皇携帝太后及后宫嫔妃十数人宫女寺人上千,大军数万,东巡。

  数月之后。

  始皇帝先到邹峄山,行祭礼,刻石颂秦功业。同时召集齐、鲁的儒生稽考封禅礼仪,众儒生诸说不一。

  始皇帝遂自定礼制,整修山道,自泰山之阳登山。在岱顶行登封礼,并立石颂德。自泰山之阴下山,行降禅礼于梁父山。

  始皇封泰山时祭文和祭礼秘而不传。

  随后始皇入临淄,访稷下学宫,亲见儒家宗师荀况。

  ……

  学宫之内。

  嬴政、韩非、李斯、盖聂四人低调而入,见荀况。

  “始皇帝至,老朽有失远迎,请始皇降罪!”

  见到嬴政一瞬,虽从未见过面,但荀况却是一眼认出,上前见礼。

  “荀先生乃大儒名士,更教导出御史大夫与廷尉两位大才,朕早已想见先生,今日得见,过奇人也!”

  嬴政一脸和煦笑容。

  韩非与李斯也立即躬身行礼,“见过老师。”

  嬴政与荀子两人相对而坐,而韩非与李斯则站在案几两侧,盖聂站在嬴政身后,而在荀况身后还有一个年轻人,也是荀况的弟子。

  “这是我近几年新收弟子,还不见过皇帝。”

  荀况对身后的青年说道。

  青年立即躬身参拜,“学生张苍拜见始皇帝。”

  “原来是先生新收之弟子,先生弟子才学朕早已见识,想来这又是一位俊才。”

  嬴政颔首说道。

  韩非与李斯也看向这个自己的小师弟。

  张苍也立即冲着两人作揖见礼。

  “多谢始皇帝,能得见始皇帝,才是他的荣幸。”

  寒暄过后,嬴政进入正题。

  “朕阅先生著作,闻先生性恶之说,获益匪浅,今日得见先生,还请先生不吝赐教。”

  嬴政态度谦和有礼。

  这让张苍有些讶异,显然没想到传言中无比威严、霸道、残暴的皇帝,与传言是如此截然不同。

  “果然坊间谣言不足信矣!”

  张苍心道。

  “岂敢岂敢。”

  荀况连连摇头,空中却是说道:“做大事者,跳出是非对错善恶之念,做事不论是非,但切记要心存人已,若无仁义道德,心中便无底线。”

  其实对于嬴政荀况也很好奇。

  嬴政听了微微点头,口中却是道:“仁义道德、以及底线,每个人都不一样,都是可以不断下调与突破的,唯有律法长存。

  只有律法才是一切的底线,不可逾越的底线,若只有仁义,如那无根浮萍,那就是没有底线,相反触碰律法,不论是皇子公卿还是庶民,皆可按律惩办。”

  “始皇帝所言有理,律法是底线,道德则可教化世人,免其触碰底线,少灾祸。”

  “法不可非,礼不可无,因此当礼法并施。”

  “先生可教朕乎?”

  嬴政来了兴趣。

  见嬴政追问,荀况自也不会隐瞒,凯凯而谈,“礼法并举、王霸统一。”

  “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礼以定伦,法能定分,二者可以相互为用。礼高于法,礼为法之大本。只讲法治,不讲礼治,百姓只是畏惧刑罚,一有机会仍会作乱。”

  “法治为暴察之威,礼治为道德之威。法治至其极也不过为‘霸’,而不能成‘王’。如果以礼义为本,则法治就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故礼及身而行修,义及国而政明,能以礼挟而贵名白,天下愿,会行禁止,王者之事毕矣。”

  嬴政听了眼睛眯起,荀子的意思是:礼义是立法的精神,如果人们爱好礼义,其行为就会自然合法,甚至不用刑罚,百姓也能自然为善。

  一旁李斯欲言又止,不时看向嬴政,而韩非则暗暗点头,张苍也露出深思。

  “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我听闻皇帝继位之初,便在军中开设学堂,识文断字,教以忠义,因此习得忠义之人,也必为皇帝用命,而不生乱。”

  这时荀况突然又说了一句。

  嬴政听罢微微颔首,“儒之教化,法之天下。”

  嬴政缓缓站起身,背负双手,仰头说道:“朕明白先生意思了。”

  说吧之后,嬴政转身便走。

  韩非与李斯正要跟上,却被嬴政拒绝,让两人与其师叙旧。

  两人也眉头紧皱,不知嬴政的意思。

  荀况望着嬴政的背影也露出沉思。

  他也看不透嬴政的心思。

  半月之后,始皇帝过彭城,至衡山,乘舟之湘山祠,自南郡由武关而归咸阳。

  ……

  三年后。

  始皇帝二十年。

  极庙。

  嬴政高坐皇位。

  “始皇帝诏:屠睢灭东欧、南越有功,全体军卒、将领爵升三级,刑徒刑期减半,期满之后,愿留当地者赐田三十亩,其他商贾、赘婿愿留当地者,皆赐田百亩,有功者按律赏赐。

  并任屠睢为南海郡尉,节制南海、桂林、象郡三郡;任嚣任闽中郡尉,因四郡初定,人心不稳,郡守一职暂缓。”

  赵高将嬴政的旨意告知之后,将圣旨收好。

  “南越四郡初定,屠睢、任嚣上书由中原迁五十万人入南海四郡,诸位臣工以为呢?”

  嬴政望着殿下百官问道。

  “臣以为便!”

  王绾立

511-515(大结局)[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