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562章:果然有动静![1/3页]
宗族社会只培养外人,不管有什么原因,族长必定要遭到族人的唾弃,外人要嘲笑那个族长脑子坏了。
在他们看来,一个家族血浓于水,发生了什么事情只有自己人会可靠,外人压根就靠不住。
某种程度上来讲这种说法成立,只是没有绝对。
不过,有血缘关系确实是远比外人要可靠得多,要不然就不会有“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等一些说法了。
宗周在一开始显得很团结,完全历经了好几代人,诸侯之间血缘关系远了,才变成后面那种互相之间不断攻伐的状况。
人们只看到了宗周各诸国兵戈相向,没有看到他们在分封之初的团结互助,或者说是被刻意给无视了。
宗周的分封之所以比西汉的分封靠谱,原因就在于宗周诸侯的环境异常恶劣,他们不团结就要被一众异族吃得连骨头都不剩;西汉诸侯到第四代人就变得水火不容,除了当时的异族威胁全部在外,便是各個诸侯所掌控的地盘太大,手头的实力也比较强有关。
一个团体在面临很大威胁时,他们互相之间有血缘关系肯定就将抱团,换成那种看来看去亲戚之间的威胁最大,哪里还管得了血缘关系,别说本来就有仇恨了。
像是汉景帝面对七王之乱,吴王刘濞就是拿汉景帝拿棋盘砸死自己儿子为理由,发动了七王之乱。
其实,根本原因还是刘盈驾崩后,宗室与勋贵在推举谁来即位成为新皇帝留下的矛盾,致使刘濞不甘心皇帝宝座落到刘恒这一支,又让刘启当了皇帝,再有儿子被刘启用棋盘砸死的缘由,勾结其余诸侯发动叛乱属于正常操作。
到西晋时期发生的八王之乱,同样是因为争夺至高宝座而引发,说到底还是分封的诸侯王实力太强,中枢的实力不具备压倒性,换作中枢有压倒性的优势,诸侯王指定不敢有“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想法。
程朔是少数几个明确从智瑶口中知道不会给宗室分封太大地盘封国的人之一,起先不是没有意见,听完智瑶给的理由才接受。
作为半分封半郡县制的西汉,一开始以异姓诸侯居多,刘邦拖着老迈身躯一个又一个地决绝那一批曾经的战友,随后在“白马之盟”才约定非刘姓不得封王,异姓最多也就是有侯爵国,并且每一个侯爵国都不大。
西汉的侯爵国是在汉武帝时期才一个个消失,期间历经的腥风血雨不比与匈奴大战少,只不过通常是“酷吏”出马就解决掉,没有爆发太大规模的叛乱而已。
智瑶给程朔的说法非常简单,时代已经完全变了。
按照宗周的分封模式,公侯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智氏有侯爵位的也就智徐吾和程宵,外姓侯爵有点多,伯爵方面连带程朔在内的宗族成员也就四人,外姓却是足足有接近二十人,其余子爵、男爵也是外姓居多。
那么,他们辛辛苦苦打天下,就是为了给那些外姓打造富贵的咯?
另外,智瑶不是不能给族人肆意封爵,问题是不止德不配位享受不了多久,太大的富贵也会让宗族成员最后死无葬身之地。
那样做更可能是引起外姓的不满,众族人又没有能力守住江山,国家最后闹得分崩离裂,再给某人找到机会推翻智氏的统治,智氏后面只能剩下小猫没几只隐姓埋名的苟延残喘,乃至于阖族入土。
仅仅是分封会让外姓占便宜这一点,程朔本身就无法答应。
其实,原国的外姓也不是占便宜,他们一样为原国的扩张立下汗马功劳,很现实的是智氏族人会以国族自居,更加理所当然地认为原国是他们的原国,外人不过是一群长工而已。
在施行分封之后,智瑶会将大批的智氏族人分封在楚地、吴地和越地,大多数族人得到的地盘不会超过十里(500米)周长,像是程宵、智徐吾、程朔三人,前两位的封
第562章:果然有动静![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