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二百零四章 悔不该开那科举呦[2/3页]
这才是所谓家学渊源的本质。
例外肯定会有,但肯定是凤毛麟角,瞎猫碰上死耗子的概率终究还是很低的。
社会的晋升阶梯决定文化的属性,所以自武则天时改革了科举制录入所谓大量的寒门子弟之后,这个国家对外征战的能力其实一直是在向下走的,到了最重视科举的宋朝就更是被周围一圈外族叫爸爸,事实上刘大炮一直都觉得,如果不是元末明初时火器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出现了火枪,明朝的武功未必就能赶得上宋朝,直到明末时皇太极在辽东也造出了大炮,还给八旗骑兵穿上了鸟铳无法击穿的重甲,明军立时就原形毕露了。
科举取代军功,才是真正堵死了底层百姓的上升阶梯,除非能在这古代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并且严格取消补习班,并且保证教育资源在分配时一视同仁,否则,寒门必然是再难出贵子的。
当然,科举也是有好处的,打破了门阀对官僚阶级的垄断么,刘大炮也没能力在境内搞什么九年义务教育,那不现实,也没想过恢复军功制,所以也没想太多就同意这事儿了。
表面上看,这事儿确实如于成龙所说,利国利民利他自己。
于民来说提供了一批上升阶梯,于国来说起到了选材的作用,能考上科举的人,就算是富二代、官二代,也至少都是努力学习的富二代,一个学习努力刻苦的人,工作时的基本能力肯定差不了,书呆子终究是少数,绝大部分985的学生就算不干本专业也比大多数专科生干的好。
于自己来说,却是刚好解决他嫡系人手严重不足的问题,这一批新科进士可以很容易的成为刘大炮的嫡系,巩固他的统治。
赵光义和武则天都是通过扩大科举规模来稳固自己地位的,自己也没理由不行。
结果省考、会考的时候都没出问题,也没有人反对过办科举,这玩意几百年了,于政治当中就如同呼吸一样自然,谁也不会考虑这东西是否正确的问题,一直到进士名单都出
第二百零四章 悔不该开那科举呦[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