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394章高收入[2/3页]
如此一来ꓹ一个月“文艺.副刊.部”就会有个版面。
片面多,稿件采用量增大ꓹ当然需要的“编辑”人数就要比较多。该部就配备了大约11个工作人员。
虽然报社上边发到该部的“奖金”数额较大,但也是由11个工作人员来“按照积分”来分配的,真正每人每月拿到的“奖励”,也没有想象中那么恐怖。
报社中人员配置最多的一个“部门”ꓹ就是“通联.部”。
这个“通联.部”因为是要联络各地的“通讯员”的,因此在报纸的版面配置上,不少于“文艺.部”,在员工的总数上,甚至要多出几倍。
钟任的记忆中,“通联.部”员工人数最多之时,达到过36人之多。
之所以这样的一个报社“部门”,居然就容纳了如此数量的员工,那也是有原因的。
关键的一点在于:大报社实行的是在本.省.内各地级城市,都设立一个“记者站”。大报社覆盖的范围内,共有15个地级城市,因此要设15个“记者站”啊。
每个“记者站”配备2名记者,一个封为“站长”,一个封为“副站长”,都是有“级别”的。出去采写新闻稿件时,也底气充足一些。
而所有的“记者站”,统归大报社的“通联.部”来负责管理,而“通联.部”上面本身,也要配置一正两副的3位“领.导”,以及3位普通编辑,如此一来,岂不是整个“部门”需要36个员工吗?
设制这样的一个“通联”部门,就是为了大量的采写和编辑各地的短讯消息,报道地方的各方面成绩属于那个时代的特点之一。或者更准确说,是这种大报社的特点。
商业化的报纸,要靠人们自发的去购买阅读,不可能刊登这种“鬼都不看”的文章的。只有通过下边各级用的公费来订阅的大报纸,才可以这样来安排版面。
不管如此,存在即合理。
大报社这样的配置“版面”,设置部门,而且多年来一直“持之以恒”的采取这种方式不变,当然是认为这样的方式很合理。
不管怎么说,大报社的高.层既要保证报纸的“舆论导向”,又要对员工实施激励措施这才有了上述的“奖励分配方案”出笼。
钟任作为上述的方案的“既得利益者”,对方案本身,持非常欢迎的态度。
插一句,真心不错,值得装个,毕竟可以缓存看书,离线朗读!
别说啊,基本工资本身,大报社在那个年代都给了1500块,确实不少了。挺多的小报社,一个员工做死做活的一个月下来的收入,也就块而已。
基本工资有1500块,钟任不要报社帮购买包括“社保”在内的五险一金,还能额外多得700块,这就有2200元。
再一个,就是“奖金”收入了。这一部分,每月有多有少,但具体到钟任个人而言,他基本上“奖金”收入稳定在元之间。
按照4500元的平均数值计算吧,再多加这部分奖金,钟任每月的收入就达到了6700元了。
这还不是钟任的“全部收入”啊。
别忘了,这家伙特别的“能写”。写稿本身就属于钟任的最大乐趣之一了。
按照他写稿的惊人数量关键是掌握了平.台以后,发稿容易了,被毙掉的稿件少了,当然捞取“稿费”的稿件就多起来了,他每个月单纯的“稿费”收入,也稳定的维持在5000块左右。
如此一来,钟任每个月的收入,那差不多有1万2千块了。
在那个年代,像他这样的收入水平,算是一个“恐怖”的级别了。
那个年代除了做生意做得非常成功之辈,甚少有人的收入水平,可以达到“月入过万”的。
而钟任却是每个月都“稳定过万”啊。
这就相当的恐怖了。
钟任尽管每一天都过得忙忙碌碌的,但他感觉“充实无比”呀。尤其是快到领工资的那几天,累并快乐着。
人啊,一旦忙碌起来了,就会觉得日子过得飞快。感觉上才领了钱不久,似乎挺快又到了下个月发放工资之时。m.jieshengit.com
钟任尤其有这样的一种感受。那是因为他的收入来源,除了报社发放的“基本工资”和“奖金”以外,还有不定时打入他“账户&rdquo
第394章高收入[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