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终章 九三年(廿四)  新顺1730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笔趣屋书友公告:因不可抗拒原因网站域名5atxt.com被污染,请大家尽快收藏新域名jieshengit.com保存,以免造成无法访问走丢!!!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终章 九三年(廿四)[2/3页]

  商出来耕地。

  货币,是一半等价物,而不是物品本身。

  世界,是物质的。并且可以确定,这不是个五饼二鱼千人饱真实存在的世界。

  的确,欧洲在1800年后开始加速,法国终于在1855年消灭了最后一次饥荒。

  这,仅仅是技术进步的力量?

  问题是,法国3亿亩耕地,1855年3000万人口。

  山东现在已经3000万人口了,也不过9000万亩耕地。

  换句话说,提前100年,1755年,山东省1000万人口,且没有黄河改道之灾,在无大规模灾荒的情况下,会出现大范围饥荒吗?

  3000万人口,3亿亩耕地,不饥荒,是很值得称赞的事吗?

  反过来说,他妈的整个欧洲最好的农业条件、最好的耕地、3亿亩耕地到19世纪中期、太平军忠王都用蒸汽机轮船爆锤阎罗妖、智利硝石矿已经大规模开采了,才养了3000万人口终于不饥荒了,很骄傲吗?

  换句话说,大顺现在假设飞升到1855年,法国都办世博会了的那一年的技术水平,按照这个比例,大顺需要30亿亩耕地才能保证3亿人不饥荒。

  别说技术这玩意儿,不是点一下按钮就出现的,得需要积累。

  就算是瞬间达成巴黎世博会时代的技术水平,也得40亿亩耕地才能保证不饥荒。

  问题是,大顺有40亿亩耕地吗?

  或者说,假如大顺现在有40亿亩耕地,之前那些精英们,会绝望吗?会选择接受刘玉的改革思路吗?

  变革,都是发生在矛盾积累太多、旧的一套实在撑不住的时候。活得好好的,谁闲着没事干,有变革癖?

  大顺没有40亿亩耕地。

  至于农业技术,机械运用上和巴黎世博会那年的世界第一水平肯定差距极大,但亩产……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很多人为了编造英国的技术先进,纯粹就是坏,在那篡改数据——原始统计上,人家写的明明是1750年每英亩产小麦18蒲式耳、1850年每英亩产27蒲式耳。结果为了显示英国的技术发达,把英亩悄悄换成了亩,结果可能是自己算了算,要是换成亩,1750年亩产1000斤小麦,有点扯犊子,于是悄悄地把18改成了8,这样似乎好像可信一点,但到1850年仍旧保留了27,亦即亩产1500斤。

  1850年都亩产1500斤小麦了,那以后人类都在干啥?170年间,人类反而倒退了?要知道,170年后2022年,河南夏粮小麦平均亩产900斤,再创大丰收、那是要连着上新闻的大事,在这编数据英国1850年小麦平均亩产1500斤?

  而如果不编数据,不故意篡改,或者稍微用点脑子、哪怕稍微能分清楚麦苗和韭菜——当然,这要求其实挺高的——就很容易得出一个可怕的结论:

  如果大顺此时的平均亩产,达到英国第一次工业完成的1860年的平均水平,那么大顺可能要饿死大约一个亿的人口。

  这很好算。

  英国农业革命里有一个重要的改革,由三圃制,改为诺福克轮作制。

  三圃制,是农业革命之前的。

  第一年种小麦,第二年种豌豆,第三年休耕,第四年再种小麦。

  诺福克轮作制,是农业革命之后的。

  第一年种小麦,第二年种芜菁(就高鹗瞎鸡儿续的林妹妹吃的那种大头菜,芥菜疙瘩的亲戚),第三年种大麦或者小麦,第四年中驴喜豆。

  也就是说,在诺福克轮作制下,小麦在1860年的平均英亩产,是1500斤,折合亩产大约是250斤——英国既不是两年三熟,也不是一年两熟,更不是一年三熟。

  这样算来,1860年的英国,主粮——芜菁不是不能吃,但谁把芥菜疙瘩当主食——的年均亩产,也就125斤。

  当然,可能1860年还是有点“不发达”。

  那1900年,法国小麦每公顷平均亩产18HL,奇葩单位,HL是百升。按照76公斤每百升的小麦最低密度制粉标准,亦即大约换算为每公顷2736斤。

  一公顷,是15亩。

  换算可得,平均亩产小麦182斤。

  作为左证,考虑到可能单位算错了,另一个数据,是【1910年,巴黎盆地的小麦,每公顷产24公担,是平均亩产的大约两倍】。

  这个公担是200斤,这个很标准不用换算;而公顷公担什么的,都是米突制,法革之后最先搞得一套公制单位,以水和地球子午线做标准的无宗教和文化冲突的单位,这个公顷也很标准。

  由此换算。

  24乘200再除以15约为320斤。

  基本可以和前面的平均亩产182斤相互印证。

  也即,1910年,一战马上开打了,飞机都飞天上去了,法国的小麦平均亩产,也就180来斤。

  嗯……也就那么回事。

  所以,如果拿数据来看,也就那么回事。

  但如果把“农业革命”、“科技革命”、“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抽象为一种标签化的东西,打入思想中,那就会犯很多很多的“标签化思维臆想”的错误。

  一旦标签化,就会产生诸多错误的想法:标签化,然后臆想那时候欧洲马上都要打一战了,这亩产不得好几百斤?

  去掉标签化,就会发现非常吓人的东西。

  简单来说,就按照法国1910年的小麦亩产来算,就大顺此时的人口、此时的耕地……

  真要是搞什么诺福克四轮制、搞什么圈地运动搞畜牧业、搞什么今年种埋明年种草养牛马……

  大顺要是全国就这个鸡儿水平,照着一亿人的人口往下减吧。

  这些数据对大顺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大顺就算有“先知”,就算用硝石硫酸磷酸盐等作氮磷钾肥搞试验田……

  真要工业化追到1913年弗里茨·哈珀搓化肥厂的水平,或者说工业化生产的水平,那纯粹就是扯犊子。

  不可能。

  当然,说找群工匠,搓个简单的、不计成本的发电机什么的,那难度不大。

  可说搞什么化肥厂,照着100年走吧。

  当然,农业技术并不是只靠化肥,还得水利、良种、科学种植等等、等等。

  但化肥肯定是关键一环。

  意思也就是说,刘玉用硝石之类的天然“化肥”,给大顺画了个大饼。或者说,化了一个工业化就是美好未来的大饼。

  但实际上,他自己都知道,工业化不是一个“先知”就能完成的。几十年内也不可能出现。

  所以,实际上也就剩下了现实里的唯一选项——移民,垦殖。

  西欧的农业革命,在大顺,不是革命,是倒退。至少在此时,可以百分百的确定,就是倒退。

  大顺这边会种地的,若赶上运气“好”,黄河泛滥之后留下的淤土,主粮亩产其实可以超越1910年的法国小麦平均亩产的——最简单的,小麦和豌豆套种,加两年三熟算平均

终章 九三年(廿四)[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