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563章:再谨慎也不为过[1/3页]
能在海浪波涛中起伏不断的船只站稳,到了内河之上肯定会站得更稳,只是内河不像大海拥有那么大的空间,海战的很多手段也就使不出来。
拿楚国、吴国、越国水军很擅长的火攻来说,内河的流向就是由西向东,他们很懂得利用河水流向,操作着在一些小舟和木筏上堆满柴火再浇上油,点燃之后让那些小舟和木筏顺流而下撞击敌军船只引燃。
别看战术很简单,多少次内河水战就是使用这样的战术取得胜利,偏偏还一再有人中招。
大海之上的那一套战术也有人用过,那是明末郑成功熟悉海域洋流,布置了在内河擅使的战术对付荷兰人,结果还真的大获成功。
原国水军对大江的所知有限,甚至大多数河段是被楚国掌握在手里,熟悉度上不占优势,连带一旦深入就是楚国掌控了很久的区域,该状况下与楚国在大江打水战,吃亏绝对是一种必然。
历史上曹军南下之后兼并荆州水军,水军和陆军加起来的兵力将近三十万,数量远远超过东吴与凑数的刘备军。
曹军首先在选择水军驻扎营地时就吃了亏,随后又因为不熟知当地气候的风向,再加上军中大多数北方士兵到了南方水土不服,结果是接近三十万曹军输给了前线只有三万多兵力的孙刘联军。
原军不是曹军,楚国也不是孙刘联军那般羸弱,双方在兵力上,仅以当前的现状来比较,反而是楚军集结的军队更多一些。
程朔对水上领域的了解只有一个搭乘船只赶路,其余一点都不熟悉,没有想过在大江上做点什么文章,倒是有心思在随后慢慢了解水战,成为能够指挥水陆两种作战方式的将军。
按照原计划,程朔应该将指挥链的下的船队分为两个部分,一支船队向西进入大江,一直到“鸠兹”那边的分叉进入支流,沿着这条支流进入五湖;另一支则是重新出海,沿着吴地沿海航线五湖一条河流的胡海口边上驻扎。www.jieshengit.com
这個五湖就是现代的太湖,它跟吴国旧都“吴”距离并不遥远。
走“鸠兹”进入五湖只是一次尝试,因此这一路的船只不会太多,并且会是以“翼”船为主,只会携带一艘楼船。
如果大江在“鸠兹”的分叉支流能够提供楼船航行到五湖,日后原国会在五湖边上建立非常多的造船厂,再将五湖通往大海的那一条河流人工改造一下,使五湖成为一个大型的造船基地,分别制造平底船与尖底船两个类型的船只。
为什么不是在沿海或大江边上建立造船基地?首先是沿海过于荒凉,再来是大江的河床高低多变,更现实的是五湖那边不缺造船可用的木材。
不算吴国还是越国,反正他们对自己地盘的开发程度都不高,遍处能够见到原始森林,需要十几人合抱的大树比比皆是。
中原那边不一样,历经几百上千年的栖息,可能会有参天大树的存在,只是数量方面远远少于吴地、越地、秦地和燕地,与巴地、蜀地一比则是更少。
曾经国力越强的列国,他们国中的参天大树就越少,说不上到底是为什么。
程朔出现顾虑的是楚国水军已经在集结,要去“鸠兹”的大江分叉支流非常靠近“鹊”这个地方。
目前“鹊”被楚国占领,当地一直驻扎着一支楚国水军,该支水军有活跃在原军与楚军交锋的现场,只不过一次都没有进入大江支流进入五湖。
原国这边无法搞清楚是“鸠兹”的支流无法通航到五湖,或是楚国水军担心遭到支流里面原军在两岸进行伏击。
另外,哪怕那一条支流可以容下“翼”船航行,不一定就能容得下楼船通行,说什么都要实地试一试才会知道。
派人探勘河床的作业耗时太长,原国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用来浪费,采取了最笨也是最土豪的做法,直接让一艘楼船过去进行尝试,能通过当然最好,不能就哪里被搁浅从那里改造,不管耗时多久
第563章:再谨慎也不为过[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