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十一章 就业安置[2/3页]
们往往忽视了人的成长的关键要素,那就是:自由地选择和表达。
平等、自由和民主,恰恰是这个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最大的奢侈品。我们不断地堆砌钢筋水泥、舞台剧和GDP,却从未赋予过人的现代化。科技的演进速度超越了人的进化速度,才呈现出了现代化中的各种光怪陆离。
不推进的动因,恰恰是极权主义下透支人口红利的发展模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剩余未安置的30多号学生,强制要求集中内训。所谓内训就是拉到一个教室里,逐个上讲台进行技术和人事问题的问询,由督导老师主持。同时,他们不允许这部分学生离校,原则上也不允许他们在校外自主找工作。有出于安全考虑的因素,不如说是为政治服务。
另外,就业安置有个重要考核指标就是实习薪资待遇,也就是说实习生的薪资和他们的业绩挂钩。这驱动着就业老师更倾向于将学生向外省企业推荐,这本身也没什么问题,关键的前提是:你需要尊重学生的发展意愿为前提。但他们并不考虑这一点,而是不断向校区讲师和班主任施压,将方向引导到他们设计的轨道上。
所有这一切宛如末日狂欢,它提供就业服务本身没有问题,却走向了一个极端:剥夺了人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发展权。实在看不下去,例会上部分讲师和班主任与总部的督导产生了意见冲突,其中也包括我。最大的分岐就是“三不挑”原则,他们鼓励学生往珠三角和长三角发展,甚至是北京。从中遇到了阻力,诸如学生投递简历不积极、面试安排未参与,或参与了也不打算入职之类,他们认为是校区老师的引导配合工作出了问题。
他们似乎忽视了一些隐含的问题,比如企业的虚假招聘,以实施为名招聘销售,或招聘人数上的惨假等,另外还有长时间的面试和通知等待、面试冲突等,这给了学生糟糕的面试体验。m.jieshengit.com
当然任何模式都不是完美的,工作中的一些弊漏可以理解。问题在就业部门视野里容易被选择性忽视,因为学生的反应阻滞了就业进程。他们更多地将就业问题归咎于学生,不断给校区老师施压。简单地说,就是更多地导向学生去适应就业岗位,而不是双向适配。如此可以最高效地抵达系统目标。
似乎他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一个学工督导发飙到:“我觉得是校区老师对我们
第十一章 就业安置[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